高一语文教材人教版全套电子版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3)题解(1分钟) “故都”即北平,现在的北京。“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同时暗含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为故都北平的清秋之景。 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京城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作者心醉神迷。 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对行将流逝的故都文化留恋,对故都朝不保夕的危险处境的担忧,这段文字不仅让人读出了作者的眷念和挚爱,读出了作者心境的苍凉和无奈,更让人读出了一种誓与之共存亡的悲壮和凛然,一种文化人对文化的执著、捍卫和坚守。 (三)讨论探究 5.作者这么喜欢故都的秋,为何不用欢快的笔调来写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秋?而要写清、静、悲凉的秋?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5分钟)借助萧瑟凄凉的景物抒发孤寂惆怅等哀伤之情的散文诗歌比比皆是,但同时表达出对萧瑟凄凉的景物的喜爱之情的人却很少,这就是郁达夫的独特之处。郁达夫为什么喜爱如此清、静、悲凉的秋味?知人论世是文学鉴赏不可回避的方法之一,所以,这种独特的情感离不开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介绍: 1)独特的心灵世界。郁达夫2 岁丧父,全家祖孙6 人,靠母亲一人支撑,妈妈饿死,姐姐被送去当童养媳。家中贫苦艰难的生活,使他性格抑郁,感情脆弱。之后少小离家,外出求学,使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化不开的感伤和眷顾。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期间饱受屈辱和歧视,也造成他独特的抑郁性格和气质。所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里充满了凄清和忧伤,他认为“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上有快乐两字”。 2)独特的创作理念。在文学创作上,郁达夫强调“文学的感伤源于作家主体心灵的感伤”。所以,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郁达夫性情沉静,有些忧郁感伤的气质。忧郁美是郁达夫一贯的艺术追求。一般人表达对秋的喜爱之情,大多喜欢秋的绚丽色彩、收获成熟,很少喜爱秋的悲凉意味。郁达夫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提出:“把古今的艺术总体积加起来,从中间删去了感伤主义,那么所余的还有一点什么?”正因如此,颓败、感伤在郁达夫的内心世界并无贬义,相反,倒成了审美选择、艺术情感的创作底色。所以,他才把对秋的喜爱之情落在“一椽破屋”、“牵牛花的蓝朵”、“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衰败、凋零的景物上。 3)复杂的写作背景。1921-1933年,正处于国民党执政的白色恐怖时期,这时期国民党对共产党及主张民主的人予以迫害。因此,主张民主主义的郁达夫被迫先后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居住,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郁达夫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思想苦闷。此外,1934 年,日本占领东北,窥视中原,这在郁达夫心里也投下忧虑孤独冷落的阴影。由此可看出只有悲凉、感伤的东西才能入到郁达夫眼里,才能打动郁达夫的心灵。1934年是一个山河分裂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又如何不为之担忧和焦虑呢?那些话语的背后,实是一种即将沦为亡国奴的悲鸣,一种惨厉的呼号,一种撕心裂肺般的悲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