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语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综合语文 > 文章

新高考二卷语文2023文言文大题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3-11-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新高一语文电子版教材上册部编版免费下载必修二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http://www.gufengnet.com/6123.html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五石之瓠
庄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本单元既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又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相联系。课标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单元写作任务为“审题与立意”,可以选取本单元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辩证思考其当代价值。
本课为第六课第二篇文章,属于道家论说文系列,本课的第一篇是《老子》四章。学习提示指出要发现庄子文章中突破常规的认识,了解庄子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理解庄子超越常规经验的思维方式,比较庄子和老子的论说风格。可以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总结二人的论说特点。
《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充分体现了《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地方放,索性就把它打破了。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无法发挥“大”的作用。于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也就是著名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说宋国有一户人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这项工作经常要沾水,为了防止皮肤冻裂,他家有一种特效药,即“不龟手之药”。有人以百金购买这个药方,并把它献给了吴王。吴越两国冬天水战,吴国凭借这种药,取得了胜利,献药者也因此获得了封赏。庄子总结说,同样一种药,有人凭它获得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漂洗丝绵,这是因为用法不同造成的啊!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遨游江湖呢?你的见识真是像蓬草一样弯曲不通啊。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领会其汪洋恣肆、婉曲达意的的论说风格。
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理解道家精神对古代士人的积极影响,把握庄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庄子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领会其汪洋恣肆、婉曲达意的的论说风格。
对比阅读《逍遥游》,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难点:
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理解道家精神对古代士人的积极影响,把握庄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能通过预习和借助工具书翻译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他们已经广泛接触过先秦诸子,曾经学过《<论语>十二章》、《<孟子>三章》《<庄子>二则》《<礼记>二则》,但这些课文内容较为浅易,并没有集中在先秦诸子的思想研究上,对诸子的言说方式也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分。对庄子的思想也不太了解。
【课时】15分钟
【授课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无用之用,可为大用
一、设问导入,激起兴趣
假设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葫芦,不能劈开,不能破坏,你觉得可以用它做什么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告诉老师庄子的解决办法。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朗读品味,通达文意
(1)男生读惠子,女生读庄子,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响亮。(板书:五石之瓠 庄子)
2.回忆内容,把握观点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齐声告诉老师庄子的应对方法:
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同学们都找对了,请问大家
(2)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庄子的风格?浮。(板书:浮)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浮”字正是这句话的眼睛,
(3)思考一下,这个“浮”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同学们真是腹有诗书,积累了这么多诗句,这些诗句都体现了浮,但是总有一种隐隐的忧思在里面,而庄子的“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三、对比阅读,品味境界
1.《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现在我们把《五石之瓠》放到《逍遥游》全篇来理解,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上的补充材料,完成问题。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1)从“大瓠之用”到“大树之用”,庄子所说的大用到底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到庄子怎样的形象与追求?小组讨论。
大瓠: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大树: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庄子“无用之大用”:天地与心灵融合,精神逍遥自由
形象:突破现实束缚、无所依傍、游心于无穷的逍遥游形象
追求:超尘脱俗、悠游自在、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庄子所说的“浮”,其实就是逍遥游的境界。
(2)面对五石之瓠,惠子选择“无用而掊之”,庄子选择“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入世:有用之用   实用价值
道家:无为、逍遥、精神自由——出世:无用之用   理想价值惠子是名家,名家近儒,他的话充满了功利色彩:“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在他眼里,“五石之瓠”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需要借助对外物发挥的作用来体现,这与儒家齐家治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价值观是相似的。儒家之弊在于执着现世,太讲究“有用之用”,缺少对终极价值的追问。而庄子代表的道家则崇尚还原事物本来的价值,超越功利,超越道德,追问事物的终极价值。
(3)惠子对庄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其用意:
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他不是来向庄子“求教”的,而是借此批评庄子的主张“瓠落无所容”罢了。他认为“五石之瓠”就应该“无用而培之”,弦外之音是你这种大而无用的思想早就该被打破了。
(4)庄子讲“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其用意:
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批评惠子的鄙陋。
凸显庄子的超拔
体现了庄子婉曲达意、寓言说理的风格。




上一篇:高一语文人教版电子书下册必修二2023

下一篇:新高考二卷语文2023试卷原卷作文默写答案及解析

推荐阅读
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备案ICP编号  |   QQ:2151239526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16605168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