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乙卷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一“让”一“谢”表明匈奴气焰已尽,事情出现转机。 [26]最后一段的记述看似平实,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来时“百余人”,“随武还者”仅九人;苏武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前后对比,物是人非,语含凄凉,作者的叹惋之情油然而生;然而虽历经磨难,苏武始终守节不移,坚持道义,作者对苏武的感佩之情溢于言表。 一、重点剖析 1. 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两人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答案:(1)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是“剑斩虞常”,然后以副使张胜有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苏武拒绝后,“复举剑拟之”,加以威逼,然而“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然而“武不应”。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苏武的兄弟都因汉武帝而枉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自己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2)两人劝降的方式之所以不同,有两点原因。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李陵是苏武的故友,两人均做过皇帝的侍从,而卫律和苏武之间则没有这层关系。二是两人的经历与修养不同。卫律是畏罪逃亡,主动投降匈奴。本是无气节、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的小人。他投降匈奴后,成为单于的亲信,死心塌地地为匈奴服务,他的眼中只有趋利避害和荣华富贵,因而他采取的是威逼利诱的方式。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率五千之卒孤军深入匈奴,歼敌过万,因无救援才兵败投降,实属不得已;投降之后,他也并不为匈奴真心出力,始终对故国心怀眷恋;只是后来汉武帝误听传言,杀其全家,才断了李陵的归汉之路。他对汉虽有不满、怨艾,却也时时感到惭愧。所以李陵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泣下沾衿”。 (3)对卫律,作者借苏武的言辞表达对他的不齿,行文多用贬抑之语,且以正气凛然的苏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对李陵,作者对他寄予同情,并未把他视作十恶不赦的叛臣;而苏武对李陵的言辞也不像对卫律那样尖锐直接,而是相对委婉柔和,这也是作者在借苏武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态度。
2.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曾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答案:不矛盾。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他把维护国家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1)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当卷入匈奴的叛乱事件时,苏武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虞常与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认为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辱及国家,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听取供词,苏武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就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自己是清白的,二是要为国雪耻。 (2)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逼利诱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先前的求死而变成后来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活下去,以汉朝使者的身份,坚决守护国家尊严,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3. 文章是如何通过典型环境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对汉朝的一片忠心,文章着力描写了他所处的环境。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留、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几乎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 二、写法赏析 1.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这期间可写事情无数,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脉络清晰,却并不平铺直叙,而是选取其中一些重要的节点事件,详加描绘(如选择了苏武宁死不降、持节牧羊等最能体现其爱国品质的事迹),表现人物在艰难环境中的人生选择,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则一笔带过或略述几句(如苏武为於靬王所赏识及牛羊被盗等事);其间运用插叙、借人物之口补叙等手段(如李陵讲述自苏武出使以来,苏氏一家的悲惨遭遇等),同类情节(如两次自杀、两次拒降)又有不同表达,使文章摇曳生姿,极富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