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齐桓公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感四子之志向 悟夫子之情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情境导入寒假马上到了,假如学校准备举办“安阳市中非文化交流冬令营”活动,和非洲的同学一起谈论孔子及其弟子。请大家结合《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准备交流稿。 学习任务一:感知文本 确定主题 这一天,风和日丽,松柏匆匆,杏花飘香,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像往常一样,围坐在一起,讨论什么呢?人生志向。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的交谈中,也会引导学生立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全文结构。文章围绕“志”,是怎么展开的? 按照问志——言志——评志这样的顺序展开的。(课件呈现) 侍坐中谈及各自人生志向和理想社会,同一个主题,大家想法不同。
学习活动二:细读文本 选定人物 如果你将从四位弟子中选择一位向非洲同学介绍,你会选择谁呢?谈一谈你的理由。细读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预设: 预设:我会选择谦虚有礼的公西华。 我更赞同公西华的志向:“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战争、饥荒之事距我们相对较远,人民也基本达到富足、小康水平,至于外出郊游,则更是寻常之事。公西华的志向中,侧重于宗庙祭祀,诸侯集会,可引申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公西华愿穿戴整齐,作为小相来主持仪式,可见他对祭祀的重视与崇敬。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似乎越来越漠视传统文化,少了一些对根的追寻,对祖先的热情。例如,中国的戏曲活化石“秦腔、昆曲”如今几乎找不到真正的年轻传承人,会茶艺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礼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算作我们的精神食粮,高科技的现代人不能丢弃五千年的文化。如果人人都像公西华一样,愿意学习,重视、尊崇宗庙祭祀之事,用礼乐填充自己的心灵,以传统文化来修身的话,整个社会、国家将会进步一个台阶。 子路曾皙冉有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学习活动三:合作探究 对话孔子 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哂”由?为什么“叹”点(与点)? 子路的回答,显然不是强调以礼治国,而应该是重以武治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小国家不都应该需要军事强国吗?军事强国是需要的,这叫以武治国。这绝对不是孔子的治国理念——试想一下春秋乃至战国时期战争还少吗?如果皆为国以武,皆孙武苏秦,战争何时能熄,天下何时能太平——以礼治国反对的就是为国以武。军事强国可以强大一个国家,但是强大之后可能成为秦国、希特勒、日本军国主义。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战争,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这绝不是孔子这样的圣人教育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情怀。 曾皙的志向中虽未提及治国,但他通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图,没有战争,没有异化,田园牧歌,诗意的栖居,幸福愉悦。与孔子“仁政”、“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相符。所谓大同世界,宏观而言,就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具体而言,就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有所安,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曾子给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自得、祥和的幸福图景。
思考:写孔子赞赏曾皙之志,意味着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吗? 写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 子路讲的是“不挨打”,亦即“强兵”; 冉有讲的是“不挨饿”,亦即“富国”; 公西华讲是“知礼节”,亦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曾皙讲的“幸福”,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四个人志向形成了一个递进,都是治国,但是这四种国家的文明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呈现) 选文翻译: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思考:孔子的“志”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