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800字关于英雄人物范文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气可以养而致”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一致的,但孟子并没有直接论述气与言的关系。所以,苏辙在引孟子的话以后又特别加以说明:“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表明了自己对孟子养气方法的赞同,认为理直才气壮,气壮则言畅,凸显了“气”对作文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又以太史公“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为证,说明个人的阅历和见识对作文的重要性。强调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和丰富自身阅历同为“养气”之法,苏辙较前人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文不可以学而能”,要想写出好文章,只有“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结合下文的延伸阐述不难看出,在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和丰富自身阅历两方面,作者更看重的是后者,并以一个“见”字串联起后三段,反复表述阅历、见识与为文、为学、为人的必然联系。 文本探究: 1、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关于文章写作的一个什么观点?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明确:作者提出观点是"文不能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学习、培养而获得的。之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孟子通过内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殊途同归,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气,可以理解为人的胸襟气度,学问阅历,见识情趣等。苏辙认为死守经卷,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绝对写不出好文章,道德道德养气。 2.文章第一段引用孟子的话,并举了太史公的事例,是想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这里以孟子和司马迁作为养气为文的典范,指出“养气”有两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加强内在修养,二是增广外在阅历。 第二部分(第2段):写自己的游历过程。 ②辙生十有(yòu)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gǔ 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shào)公,出则方叔、召(shào)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注释: 有:通假字,同“又”。 游:交往。 乡党:乡里。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陈迹:陈旧的东西。 以:用来。 其:我。 治:研习。 遂汩没:因而埋没。 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求:探求。 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大:广阔。 恣观:尽情观赏。 高:高峻。 顾:看到。 奔流:奔腾流泻。 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仰观:瞻仰。 仓廪:粮仓。 苑囿: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