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语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综合语文 > 文章

2023年高考语文甲卷试题及答案真题

时间:2023-09-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3年高考语文甲卷试题及答案真题


【精品推荐】

   提分神器--初中英语语法易错题专训   


   10倍速抗遗忘轻松记牢英语单词  


  最受欢迎的全国各大网校VIP课程   


下载地址:

http://www.gufengnet.com/6123.html



快速记忆高中英语单词视频:

https://share.weiyun.com/mLCmrLDn



资料目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电子课本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单元测试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中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期末试卷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同步试题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ppt课件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古诗词朗读MP3

2019新人教版高中必修+选修语文知识点汇总



内容举例:

[11]“山东之国”与陈涉既然“不可同年而语”,但为什么“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呢?作者在此发问,再一次引起读者深思,促使人们从秦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于是,文章很自然地又转入对秦历史的反思,为作者在文末揭示原因蓄势。
[1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卒章显志。本段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陈涉之位和九国之君、义军武器和九国之械、陈涉之众和九国之军、陈涉之谋和九国之士等进行对比,从多个方面强调双方弱强分明的情况,然后自然而然地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重点剖析
1. 本文开头中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成“有并吞天下之心”,而要舍简就繁呢?
答案:1这样写,意在突出秦孝公并吞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各诸侯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和咄咄逼人的气势。2这样写,为后文写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与后文中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为之埋下了伏笔。3这样写,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2. 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秦孝公以前的国君写起?
答案: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战国时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课文第一段中已经进行了说明,秦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
守’)”的条件。
3. 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文中你还能读出秦灭亡的其他原因吗?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1滥用武力。秦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武力,大肆征伐;在统一天下之后,又南征百越,北却匈奴。久战力竭,顾外而不顾内,是其灭亡的一大原因。2骄傲自大。秦在统一天下之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正是由于骄傲自大,使其失去天下。
4. 文章题目为“过秦论”,在文章中真正直接指责秦之过的文字有多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内容?
答案:(1)仁义不施。
(2)文章第一至三段叙秦之兴,第四段叙秦之亡,这几段的史料叙述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作者却没有议论秦之过。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这几段生动记述,读者已将秦之盛世转瞬即逝的过程深深印在脑中,认识到真正导致秦灭亡的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内部因素,只是还未明确指出,此后作者再将中心论点摆出,自然令读者信服。所以金圣叹说:“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这足见文章构思之精巧。



上一篇: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题1卷答案解析甲卷

下一篇: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方案及策略模拟卷

推荐阅读
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备案ICP编号  |   QQ:2151239526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16605168200  |